陈 ChÍn
【历史来源】
1. 出于妫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大舜的后裔胡公妫满于陈国(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一部分)。一说“初封虞城,后封于陈,今陈州治,宛丘县是也”。其子孙遂为陈氏。后来陈公子完投奔齐国,食采于田邑,因此陈完又称为田完。历史上常说:田,陈一家,即本于此。
2. 为古代北方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陈氏。
3. 古代安南国王姓陈氏,如陈日煊即是。
洪 Hóng
【历史来源】
1. 为避仇而改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本姓共氏。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在今河南省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其后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难而改为“洪”氏。
2. 为避讳而改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豫章有弘氏(一说宏氏)因避宋朝讳而改为同音的“洪”氏。又,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弘氏也因避讳改姓洪氏。
江 Jiang
【历史来源】
1. 出自赢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盖之后分封于江国(具他在今河南省正阳县)。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2. 又据《姓谱》所载,子孙以国为氏。
翁 Weng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恐非也)。其子孙以邑名“翁”为氏。
方 Fang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字为氏。周宣王有大臣方叔。见《诗经·小雅·采芑(qÒ)》云:“方叔莅止。”方叔,卿士也。支孙以王父字“方”为氏。又,《风俗通义》云:相传为古帝榆罔之子方雷氏之后。此为神话附会,不足为凭。
龚 GÔng
【历史来源】
1. 为共氏所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其时约在战国末年秦汉之际。
2. 唐《元和姓纂》云:共工后有共、龚二氏。此为神话传说附会之辞,不足为凭。
汪 Wang
【历史来源】
1. 为汪芒氏所改。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一作汪罔)国,故址在今浙江省武康县东。其后简为汪氏。
2.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食采于汪(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以邑“汪”为氏。一云,鲁成公庶子受封于汪邑,其后亦有汪氏。
傅 FÛ
【历史来源】
1.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载,为商朝名相傅说之后,商王武丁在傅岩(今山西省平陆县)发现了贤者说,因筑于傅岩,故称傅说,其后以地为氏。
2.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朝大由受封于傅邑,因以为氏。
萧 XiÂo
【历史来源】
1. 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周代宋国微子之后,乐叔大心有功,封于萧,成为宋的附庸小国。故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破。子孙以国为氏,西汉相国萧何即为其后。
2. 古代赢姓部落首领柏翳之后孟亏,作士于萧,其后人遂以萧为氏。
王 Wáng
【历史来源】
1. 出于妫娅。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2. 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3. 出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又,周灵王(公元前571-545年在位)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马 Mǎ
【历史来源】
1. 出自赢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 载 , 赵 惠 文 王 二 十 九 年 ( 公 元 前 2 7 0年),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受封于马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其后有马服氏,简为马氏。
2. 据《金史》所载,西城人马庆祥,入居临洮狄道,遂以马为氏。
3. 据《元史》所载,元之月乃和,以祖为金国马步指挥使,因改姓名马,名祖常。
4. 元明时期,回族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多用马氏。
叶 Yè
【历史来源】
1. 以 邑 名 为 氏 。 据 《 风 俗 通 义 》 及 《 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楚国有沈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县,因以为氏。旧址在今河南省叶县,因于为氏。旧址在今河南省叶县。
2. 为南方少数民族姓氏。秦象郡日南蛮有叶氏。《吴志》有郁尉叶雄,即为其后。
颜 Yán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姓谱》及《通志·氏族略》所载,西周时周公旦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在今山东省曲阜),其庶子食采于颜邑,其后有颜氏。
2. 出自曹姓。以王父字为氏。周代邾国邾武公名夷父,字颜,称为颜公。其后亦有颜氏。
何 Hé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为“韩”氏音讹而成。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母弟唐叔虞之后,封于韩。其裔孙韩王安,原居韩邑(一说在今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以韩变为“何”,遂为何氏。
2. 据《五代史》,吐谷浑族亦有何氏。又据《唐书》所载,何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阳武城(在今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第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何氏。
3. 汉代有何苗,本为朱氏,冒姓何氏,见于《汉书 ·五行志》所载。其后子息繁蕃,遂成望族。
4. 又据《兰州府志》所载,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镇南,其子锁铭,于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朱明王朝赐姓何氏。
罗 Luó
【历史来源】
1. 出自妘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有罗国,初封宜城(在今湖北省宜城县西),徒枝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周末居长沙,国人以原国名“罗”为氏。
2. 唐代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以“斛瑟罗”为氏,后又改姓“罗”氏。
3.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有代北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留居中原后,皆改为汉姓“罗”氏。
4. 据《后汉书·南蛮传》及《华阳国志》载“板楯七姓”有罗氏。
黄 Huáng
【历史来源】
1. 出自赢姓。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西部,(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仍以原国名“黄”为氏。
2. 古代南方蛮族姓氏。《新唐书》载:邕管蛮有黄姓。唐朝人黄少卿、黄少高、黄少温,都是南蛮黄氏的后裔。居于今广西南宁一带。
吴 WÙ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公亶父的[女子太伯(泰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东南)吴称勾吴。武王克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阊战胜楚国,其子夫差又攻占越国,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原国名“吴”为氏。
2. 传说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后裔,在周文王时受封于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又据《姓氏急就篇》所载,有虞氏居于蒲阪(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而金文(钟鼎文)中“虞”字即为“吴”字。
其后亦有吴氏。
3. 据《元和姓纂》所载,齐鲁(今山东省一带)的吴氏,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札之后。
郑 Zheng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时,周宣王的同母弟友,封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东),为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预见西周将亡,就把部族国人迁到东魏和郐国之间。郑武公继位后,先后攻灭了东魏和郐国,成立郑国,建都新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春秋初年成为强国。战国时,郑国被韩国所灭。其子孙播迁陈国与宋国之间,以原名“郑”为氏。
潘 Pan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古潘国旧址在今陕西省北部,为毕国之附庸。
2. 出 自 芈 (m Ò) 姓 。 以 字 为 氏 。 据 《 通志·氏族略》及《潘岳家谱》载;春秋时楚之公族,潘崇是也。楚成王时任世子商臣之太师。潘崇之见,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
3.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破多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潘氏。
池 Chí
【历史来源】
1. 据《潜夫论·志氏姓》及《风俗通义·姓氏篇》所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池,为古代城下的护城河。居住在“池”附近的,以“池”为氏。
辛 Xin
【历史来源】
1. 出自姒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辛氏来源于莘氏。据据《元和姓纂》所载,夏后启别封文子于莘(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子孙去草头为辛氏。古代“莘”与“辛”声相近
2. 上古时,有莘氏居于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一带。相传夏禹之母修已就是有莘氏之女。又,商汤娶于有莘氏。辛氏即为有莘氏的后裔。
柯 Ke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名为氏。据《广韵》所载,春秋时吴国有公子名柯卢,其后遂有柯氏。
2.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族和鲜卑族皆有柯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复姓柯拔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柯氏。
蔡 Cai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克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一说第十四子)叔度分封于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武王死后,蔡叔度参与武庚叛乱,事败被放逐。叔度之子胡,率德驯善,周公旦举荐为鲁国卿士,后又复封于蔡,称为蔡仲胡。至蔡平侯时,迁于新蔡(在今河南省境内),昭侯迁于州来(寿州)。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蔡”为氏。南北朝时,后周赐蔡氏改姓大利稽(鲜卑族复姓),至隋代复旧。
林 Lín
【历史来源】
1. 据《晋安世谱校正序》所载,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南,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相赵者,始居九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林氏。其后也。
2.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林氏,世系甚明。而诸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戤,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按古人受氏之义,无此义也。又有丘林氏,改为林,魏姓也。按《魏书·官氏志》载,代北复姓丘林氏改为丘氏,非改为林氏。又《广韵》引《风俗通义》云:林放之后。
程 Chéng
【历史来源】
1. 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为重黎(火正)之后裔。周宣王时,休父人为大司马,受封于程国。洛阳上有程聚,即其地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时称程伯休父,其子孙遂以封国“程”为氏。
2. 以邑为氏。据《左传·杜预注》云:春秋时晋国有中行荀氏支子食采于程邑,其后以邑名“程”为氏。
彭 Péng
【历史来源】
1. 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此为神话传说附会之辞,不足为凭。
2. 为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辜 Gu
【历史来源】
1. 辜氏为较晚出现的姓氏。元代有辜中,至正年间为永丰尹。明代有辜皋,韶州人,为德兴知县。近代有辜鸿铭,学者。辜振甫,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古代辜氏名人极罕见。
《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收4例。
张 Zhang
【历史来源】
1. 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张氏,世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代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春秋时晋国有人名解张,字张侯,世代为卿国卿士,其后为张氏。三家分晋以后,其族人仕韩国为公族大夫,后渐成望族。
2. 改姓。三国魏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三国蜀诸葛亮赐南蛮酋长龙祐那为张氏。
3. 张氏在汉代以后,人数渐多,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行“黄帝赐姓张氏”的说法,道教领袖如张角、张鲁等多以张为氏。宋代郑樵认为:所谓黄帝赐姓,“此非命姓氏之义也。”实为依托之言。
4. 据《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赐姓张。两种说法互相矛盾。《通志·氏族略》云:“谱家谓黄帝子才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光代历史考古学证实:黄帝为战国以后稷下学杜撰的神话人物,历史上实无黄帝其人。以上牵张附会之说亦可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