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血缘性组织的大整合

马来西亚血缘性组织的大整合
(以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为例)

李雄之硕士
(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秘书长)

一、缘起 2008年9月22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与考古研究院所长兼河洛文化研究中 心副主任张新斌教授,邀请了赖观福博士,程道 中与我前往河南鞏義市,參加“第七屆河洛文 化國際研討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有300 位。由于时间关系,获得指定在大会上发言和交 流研究成果者只有30位。我有幸被指定为发言者 之一。

我向大会所提呈的论文是〈根系河洛的马来 西亚血缘性组织〉。我根据马来西亚血缘性组织 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分成几个小节作分析。即 移民文化、血缘性组织成立的宗旨、血缘性组织 的命名及类型、早期血缘性组织的功能、後期血 缘性组织的功能、与时俱进的血缘性组织,后记 等。

文中我指出马来西亚华人大多数来自闽、 粤、桂、琼等沿海省份。其中较大量的移民是在 宋、元、明、清代。由于战乱及天灾人祸影响, 农村经破产、人民生活困苦,造成大量中国沿海 省份的人民纷纷买棹,横渡南中国海,到东南亚 各国开创新天地。

随後,移民中一些有识之士,为加强宗亲团 结、联络感情、崇尚礼教、祭祀祖先,和为新一 代移民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和就业等。便纷 纷成立各自的宗亲会;也就是不同姓氏的各种血缘 性组织。

由于移民是来自不同省份,他们之间存在 着各种血缘关系。原本在中国时的错综复杂的宗族系统,被移殖于侨居地的华人社会,同时又身 处于外国政府的统治之下,生活在语言隔阂和难 于交流的群体之中,使他们深感沟通和交往的不 便。他们盼望建立联络方便,有利于自身生存和 发展的空间,于是移民中一些有識之士,便以加 强宗亲团结、联络感情、崇尚礼教、调停纠纷、 关注宗亲福利、以及为新一代移民提供衣、食、 住、行和就业服务,同时也为孤苦无依,不幸客 死異鄉的宗亲举殡收殓工作;更多的不同姓氏宗亲 会被成立起来。这也就是目前马来西亚各种以姓 氏为主的血缘性组织产生的背景。

二、由各立山头至相互交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英国殖民地政府 以“军政府”方式统治马来西亚。殖民地政府宣 布撤销二战前实施的《社团注册法令》,所有社 团都被豁免注册。造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如雨後 春笱般纷纷成立。其中包括血缘性组织在内。

1948年, 殖民地政府恢复《社团注册法 令》,对社团的成立严加管制。即使是一些早在 《社团注册法令》生效之前已成立的政治和文化 团体,也被强制关闭。华人社团活动又陷入低朝 时期。

1952年后,随着马来西亚政治局势的暖和, 华人社团的成立再趋活跃。不过,这时期,各血 缘性组织之间的活动范围仍是处于移民时代的状 态;也就是说,与不同姓氏的血缘性组织鲜少有往 来。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之前,政权乃是隸属于英国殖民地政府管辖之下。血缘性组织的功能依 旧是处于‘自我关闭’ 状况。各种姓氏组织秉承 一贯的作风仅专注于照顾本家宗亲的利益或福利 为主。较少与其他不同姓氏的组织互通往来 1 。 ‘山头主义’观念仍旧非常浓厚。因此大多数血 缘性组织的宗旨,仍旧是奉祀祖先英灵。举行春 秋两祭、联络宗亲感情、筹办社会福利、调停宗 亲之间的纠纷等 2 。

及至1988年成立的北霹雳洪氏敦煌堂宗旨 中,才出现“促进各族群亲善团结”的条文。所 谓的‘各族群’是指马来西亚的各民族,包括华 人、印度人、马来人、卡达山人……等等。显然 血缘性组织已开始把“縦向深植”的‘山头主 义’发展成为“横向沟通”的“博爱主义”了。 不过,很可惜在宗旨上虽有超越族群,促进民族 交流的突破;但是在实踐上,所發揮作用并不会令 人满意。‘山头主义’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

及至2006年5月21日,雪隆李氏宗亲会 3 第 一次举办“血缘性组织研讨会”時,受邀的40個 血缘性组织中, 4 出席的团体多达36个。这是最 大规模的血缘性组织互相交流,打破头主义的开 始。其後的4年期间,这批参与研讨会的地缘性 组织,在举行各自的会庆晚宴时,都有邀请其他 不同姓氏的宗亲会派代表参与。

当时,雪隆李氏宗亲会所举办的“血缘性 组织研讨会”,是以“凝聚力量,开拓新机”为 主题。主讲者有3位,即刘华才博士主讲〈血缘 性组织的行政管理〉、李熊之主讲〈血缘性组织 功能的转变〉、陈玮伦主讲〈血缘性组织资讯 化〉。出席研讨会的听众多达一百五十位,把整 个礼堂挤得满满,反应非常热烈。

更难得的是2006年6月27日,雪隆李氏宗亲 会又荣获一项“品质管理系统验证证书”(I.S.O.) 5 ,这是马来西亚血缘性组织获得I.S.O.证书的先 行者。显见这是该会理事们决心改进会所的硬体 设备和改善行政管理系统所作出的努力成果。这 也使闭门自守的血缘性组织,随着时代进步的大 气候,打破‘山头主义’的旧框框,向前迈进一 大步的良好现象。

三、由小团结至大团结

移民时代,血缘性组织是基于团结宗亲, 共谋宗亲之利益而创立。初期之宗亲会多集中于 马六甲、雪兰莪、霹雳及槟城四州,因为这四州 6 是移民最早抵达之地。後来随着岁月的飞逝, 时代环境的改变,交通的发达,人口的增加和迁 移,其他各州各地也陆续成立了相同姓氏的宗亲 会。根据史学家吴华的统计,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以华人姓氏命名的组织计有以下的姓氏 7 :

白、车、曹、蔡、岑、陈、程、戴、邓、 杜、董、范、方、冯、傅、符、高、龚、辜、 关、郭、韩、何、洪、胡、黄、纪、简、江、 蒋、柯、祁、赖、蓝、雷、龙、李、黎、廖、 连、梁、林、刘、卢、陆、罗、吕、马、麦、 梅、莫、潘、彭、邱、全、佘、许、沈、宋、 施、苏、孙、谈、谭、汤、唐、田、萧、谢、 邢、徐、许、薛、王、汪、魏、温、翁、邬、 吴、伍、姚、颜、严、杨、叶、易、尹、余、 虞、尤、袁、云、招、赵、詹、张、章、曾、 甄、郑、邹、周、钟、朱、庄、卓、司徒、欧阳 等。

上述这些姓氏组织中,有些姓氏的人数不 多,仅能在一个州或一个地方设立一个宗亲会。 不可能在其他州也设立相同的宗亲会。只有人数 较多的姓氏才有可能陆续在各州或各地方设立宗 亲会。比如:程姓宗亲仅有的一间宗亲会是设在槟 城,其他州都没有程氏宗亲会的设立。可是陈姓 人数众多,他们就有能力在各州设立宗亲会。随 後各州的陈姓宗亲会联合起来,进而设立了一个 全国性的“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陈总) 。陈 总成员中包括:8

(1) 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 (2) 甲洞真山陈氏 家族会 (3)巴生滨海陈氏宗亲会 (4) 瓜拉冷岳 丹绒士拔陈氏宗祠 (5) 浮罗吉丹陈氏公会 (6)马 来西亚永春鸿榜陈氏宗祠 (7) 拉瓜冷岳仁加隆 陈氏公会 (8) 马六甲颖川堂陈氏宗祠 (9)马六 甲客家颖川堂陈氏宗祠 (10) 柔佛颖川陈氏公会 (11) 柔中保赤宫陈氏宗祠 (12)麻属保赤宫陈氏 宗祠 (13) 麻坡潮州颖川公会 (14)苯珍颖川公 会 (15)霹雳陈氏宗祠 (16) 太平北霹雳陈氏宗 祠 (17)威省大山脚陈氏颖川堂 (18)北海威省陈 氏颖川堂 (19) 槟城颖川堂陈公司 (20)槟城陈 氏宗义社 (21)槟城宗盟社陈氏宗祠 (22) 槟城 陈氏潮塘社 (23)槟城海南陈氏宗祠 (24)吉坡陈 氏颖川堂 (25) 彭亨陈氏联宗会 (26)砂劳越古 晋颖川陈氏公会 (27)直冷举溪陈氏宗亲会 (28) 永春东关伟公陈氏公会(29)砂劳越诗巫颖川陈氏 公会(30)福建永春外碧陈氏家族会 (31) 砂劳越 美里陈氏宗亲 (32)隆雪海南颖川“陈”宗亲会 (33)沙巴颖川堂陈氏宗亲会 (34)沙巴斗湖陈氏 宗亲会 (35)砂拉越民都鲁颖川陈氏会 (36) 颖 龙律陈氏家族会 (37)威省大山脚马章武莫陈氏 颖川堂 (38) 沙巴颖川陈氏宗亲会山打根分会 (39)曼绒陈氏宗亲会 (40)马六甲陈氏官山家族

根据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内部的规定,成 立一个全国性的总会或联合会,必须包含至少七个州的成员在筹委会中。不然很难获得社团注册 局的批准。由上述陈氏宗亲会的名单中,早已具 有超过七个州的属会在内。因此很容易就可成 立一个“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它也是马来 西亚陈氏宗亲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他如林氏宗亲 总会在全国至少在九个州内就拥有47个属会。除 此之外,还有“马来西亚黄氏联合总会”、“马 来西亚王氏宗亲总会”、“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 会”……等,这些都是代表各自姓氏最高领导的 机构。这也是各自姓氏宗亲会由小团结,进一步 达致大团结的表现。

四、血缘性总会大整合

2008年1月,陈锦龙、李熊之、陈瑞哲等, 基于地缘性组织已经成立了“七大乡团联谊会” (七大乡团),作为地缘性组织最高组织。各州大 会堂也成立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 总) 。还有“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商联 会)、“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董总) 、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马来西 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留台联总) 、“马来西 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校友联)……等等,都代 表着各自领域的最高机构。

董总与教总为进一步加强争取华文教育权 益的力量, 更进一步成立了一个以(董教总)为名 的机构,影响力之强常被视为民间的教育部。可 是代表各领域的最高机构纷纷成立之后,各姓氏 总会之间却未成立一个代表华人姓氏总会的最高 机构。因此,他们认为有必要召集各姓氏组织, 派代表出席一项交流会,以达致筹组联合会的共 识。于是便由陈总会长陈锦龙发函召开。出席人 数相当踊跃。

交流之后,大家一致同意成立一个由各姓氏 总会组成的、“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 (姓氏联会) 。与会者也同意把起章程一及向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的申请工作交由陈锦龙、李熊之 及陈瑞哲负责。

由于在发起初期要召集七个来自不同州属的 总会代表成立筹委会实属不易。于是他们三人便 遵循社团注册局官员劝告,先由来自七个州属的 人,以个人身份去成立姓氏联会。除原有的三人 外,他们还找来 9 拿督洪来喜、拿督吴国强、颜 世质、陈锦来、黄敏捷等八人,于2008年10月7 日联名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注册。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姓氏联会申请注册终 于在2009年7月19日获得批准。八位创会会员便 退居幕后,改由即将加入的姓氏总会接管。

截至2010年4月20日已有十三个团体加入姓 氏联会。筹委会主席陈锦龙便发函召集第一届会 员代表大会 10 。